Page 76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76

K 4
                                                            a2 b2
                                                J =       Q ξ(Z- Z )    c2                             (28)
                                                 em      2        d  dk
                                                    0.5BL
                  1967—2018年实测深泓线比降的变化范围为 0.144‰ ~0.326‰,多年平均值为 0.253‰。考虑到在
              平衡条件下比降的变化范围较小,且为了保证概化河宽 B率定结果的准确性。使 J 在实测深泓线比
                                                                                           em
              降多年平均值 0.253‰上下约 0.022‰的范围内变化:
                                                  0.231‰≤J ≤0.275‰                                     (29)
                                                            em
                  根据实测断面 统 计,在 1967—2016年,黄 淤 1—41断 面 冲 淤 河 宽 时 段 均 值 的 变 化 范 围 为 0.4~
              2.3km,据此可对概化河宽 B的变化范围进行如下约束:
                                                    0.4km ≤B ≤2.3km                                    (30)
                  模型率定得到概化河宽 B = 1.6km ,模型计算得到 J 的变化范围为 0.237‰ ~0.273‰,在式(29)
                                                                 em
              所规定的合 理 变 化 范 围 之 内;时 段 平 均 值 为 0.243‰,同 一 时 段 汛 后 深 泓 比 降 J的 多 年 平 均 值 为
                                                                                          s
              0.253‰,可以发现 J 和 J的时段均值接近。因此,本模型中比降 J 的变化范围是合理的。
                                 em   s                                     em

              4 关于滞后调整过程的讨论


              4.1 达到准平衡所需时间的计算 在滞后响应模型概化示意图 1中,根据 “扰动” 和 “准平衡态”
              两个临界点,将特征变量变化过程分为扰动前、调整阶段、准平衡阶段三个时段。据式( 1)可将调整
              时间 t表示为:
                                                             ( )
                                                         1    y - y e
                                                     t =- ln                                           (31)
                                                         β    y- y
                                                               0  e
                  将河道受到扰动后特征变量从初始值调整到平衡值所需的变化量 Δ y称为目标变化量,Δ y = (y- y)。
                                                                                                     e  0
              因为平衡值 y只可以无限逼近而无法达到,所以还需要定义一个准平衡态。设定特征变量的变化量达到
                          e
              目标变化量 Δ y的 95%时河流系统进入准平衡态,把特征变量 y从初始值 y达到准平衡态 y′所需的时间 T
                                                                                0              e
              称为准平衡时间。即当 y = y′时,y′ - y= 0.95(y- y)或 y′ = 0.95y+ 0.05y,将 y = y′代入式(31),可得:
                                       e    e  0       e  0     e      e     0        e
                                         1   y′ - y e  1   0.05y- 0.05y     1
                                            ( )
                                                                      e
                                              e
                                                               0
                                    T =- ln        =- ln  (            ) =- ln(0.05)                   (32)
                                         β   y- y     β       y- y          β
                                              0  e             0  e
                  由式( 32)计算得到潼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在不同年份的准平衡时间如图 7所示。注意到潼关高程
              与累计淤积量准平衡时间均在 2014年和 2015年出现峰值,原因是这两年的入库含沙量严重偏低,分
                                    3
              别只有 3.18和 2.70kg?m ,分别按式(22)和(25)中 β tg淤           和 β V淤  的公式,计算所得 2014年和 2015年的
                                                    - 1       - 1
              潼关高程调整速率参数 β tg         分别只有 0.22a 和 0.20a (图 8(a)),累计淤积量调整速率参数 β v                    分别只
                                - 1
                      - 1
              有 0.09a 和 0.06a (图 8(b))。根据式(32)可知,特征变量的准平衡时间与调整速率参数 β 成反比,
              所以潼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准平衡时间均在 2014年和 2015年出现高峰。由此可见,严重偏小的含沙
              量是导致 2014年和 2015年调整时间偏长的原因。















                                           图 7 潼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准平衡时间逐年分布

                     1
                —  1 2 4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