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78

图 9 特征变量平衡值与计算值关系

                在每个计算时段内,特征变量会以时段初值 y (即上一时段末特征变量的计算值)为基础,以本
                                                            i - 1
              时段的平衡值 y为目标,随着时间推进向 y靠近,经过一个时段的调整得到时段末计算值 y。当 y
                                                                                                    i
                                                      ei
                            ei
                                                                                                          ei
              高于 y 时,特征变量向增大方向调整;反之,特征变量向减小方向调整。按照这一模式,特征变量
                    i - 1
              的计算值从初始年份开始,通过逐时段调整得到当前年的计算值。这也说明了当前时段的河床演变不
              仅受当前水沙条件的影响,而且通过边界条件,还受前期水沙条件的影响                                   [2] 。
              5 结论


                  (1)基于水库冲淤平衡纵剖面几何关系和机理分析,推导了潼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平衡值的计算
              公式;考虑调整速率随库区冲淤和水沙条件的变化,提出了滞后响应模型调整参数 β的计算方法;进
              而采用滞后响应模型的单步解析模式,建立了潼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的滞后响应计算方法,论证了模
                                                                                                        2
              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潼关高程 1975—2002年和 2003—2018年计算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 R分
                                                                                                  2
              别达到 0.80和 0.75,累计淤积量 1967—2002年和 2003—2018年计算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 R分别达到
              0.95和 0.84。(2)定义特征变量的变化量达到目标变化量的 95%时河流系统进入准平衡态,研究了潼
              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达到准平衡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潼关高程达到准平衡的平均时间约
              为 10.2年,累计淤积量准平衡时间约为 6.7年。潼关高程的准平衡时间长于累计淤积量的准平衡时
              间,反映了潼关高程的变化滞后于累计淤积量的变化。(3)探讨了潼关高程和累计淤积量逐时段以平
              衡值为目标的调整过程与特点,在每个时段内,特征变量会以时段初值为基础,以本时段平衡值为调
              整目标,随着时间推进向时段平衡值靠近。一个时段的调整结果会作为下一个时段的初始条件使前期
              的水沙条件对后期的河床冲淤产生影响,显示了河床演变的自动调整过程与滞后响应特性。


              参 考 文 献:


                [ 1] 钱宁,张仁,周志德.河床演变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 2] 吴保生,郑珊.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 3] 吴保生,游涛.水库泥沙淤积滞后响应的理论模型[J].水利学报,2008,39(5):119 - 124.
                [ 4] WUB S, ZHENG S, THORNE C R.A generalframeworkforusingtheratelaw tosimulatemorphological
                       responsetodisturbanceinthefluvialsystem [J].ProgressinPhysicalGeography,2012,36(5):575 - 597.
                [ 5] 张为,李昕,任金秋.三峡水库泥沙淤积滞后响应规律[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1,53(5):1 - 8.
                [ 6] 吕宜卫,谈广 鸣,郑 珊,等.荆 江 河 段 河 床 冲 淤 计 算 滞 后 响 应 模 型 改 进 [J].泥 沙 研 究,2018,43(1):
                      9 - 14.
                [ 7] 郑珊.非平衡态河床演变过程模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3.
                [ 8] 李凌云,吴保生.平滩流量滞后响应模型的改进[J].泥沙研究,2011(2):21 - 26.
                [ 9] 张原锋,姜乃迁,侯素珍.潼关高程影响因素及下降幅度探讨[J].泥沙研究,2005(1):40 - 45.
                [10] 廖治棋,范北林,李凌云,等.监利站平滩面积对水沙条件变化的滞后响应[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

                —  1 2 6 —
                     1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