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2年第53卷第12期
P. 42
潘季驯面 对 如 此 混 乱 的 黄 河 形 势,通 过 一 番 实 地 考
察,针对上淤下塞的情况,提出他首任总河的主张,即:
“治水之道,不过开导上源与疏浚下流二端” [2]4 。他所要
开导的上源即新集与庞家屯等处,原系贾鲁故道;所要疏
之 “下流”,既是留 城以 上 运 河,为 黄 河 决 水 侵 害 之 地,
这就是 “复故道”。潘季驯上任之前,工部尚书朱衡已受
命总理河道与漕运。他对潘季驯履职有所节制。潘季驯主
张 “复故道”,而朱衡主张开新河,即将南阳至留城一段
运河由原来的昭阳湖西岸改到湖的东岸。两种意见相左,
廷议结果,采用朱衡开新河之言,但又兼采潘季驯之策,
不全弃旧河。
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十一月,潘季驯因母亲去世,
回籍守制。他第一次河官之任就此结束。次年六月,因新
河工成,朝廷升他为督察院右副都御史。
1.2 提出 “筑近堤以束河流,筑遥堤以防溃决” [3]79 的治
河方针 潘季驯二任总河时间为隆庆四年(1570年)八月 图 1 潘季驯首任总河治绩范围
至隆庆五年十二月。其治绩范围参见图 2所示。
图 2 潘季驯二任总河治绩范围
隆庆二年(1568年)朝廷任命翁大立总理河道。隆庆三年七月,黄河在沛县决口,“自考城(今河
南兰考东部)、虞城、曹、单、丰、沛抵徐,!罹其害,淹没田庐不可胜数,漕舟二千余,皆阻邳州
不得进” [4]384 。隆庆四年七月,山东沙、薛、汶、泗诸水骤溢,决仲家浅运道,由梁山出戚家港,合
于黄河,而 “黄河暴至,茶城复淤” [1]2040 。此时淮水也上涨泛溢。就在黄河一再报警的形势下,隆庆
四年八月,朝廷第二次任命潘季驯总理河道,并授予他提督军务之职。
九月,黄河又在邳州(今古邳)决口,“自睢宁白浪浅至宿迁小河口,淤百八十里,运船千余不得
进” [4]387 。等候潘季驯的又是非常棘手的艰难局面。
十一月十一日,潘季驯一到任,即前往邳州勘视河工,调查河势灾情后,于十一月二十二日给朝
廷上 《勘计河工疏》,认为 “自徐至淮,屡被沙壅,河身渐高,水易散漫,若非两岸高筑如大王金堤,
则明秋冲决必不可免” [5]32 - 33 。建议在 徐邳 河 段高筑两 岸 大堤,“增 益 高厚,曲加 保护,姑 为 目前之
计” [4]389 。而眼前燃眉之急,则是筑塞决口,挑深淤河,保证漕船通过。他力排众议,决意筑塞决口,
“挽全河之流以还故漕” [6]6 ,即,恢复黄河决口前的邳淮河道。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3
— 1 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