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2022年第53卷第12期
P. 93
2
系数 R = 0.9998均大于 0.95,说明所建立的响应面的精度足够,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真实功能函数。
adj
在运用 KKT最优化条件将该响应面表示的概率- 区间混合可靠性问题转化为概率可靠性问题后,采用
= 3 .288,小于 《水利水电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
JC法计算得到该坝段沿建基面滑动失稳的可靠指标 β 1
= 4 .2,这说明该坝段
标准》 ( GB50199—2013)(下文中均以 《标准》 代替)中规定的目标可靠指标 β T1
#
存在沿建基面滑动失稳破坏的可能性。实际上,该大坝在服役期间,35坝段由于处于断层之上,地
基岩石破碎,抗剪断参数较低,存在滑动失稳的可能性,经过预应力锚索加固之后,抗滑稳定方才满
足规范要求,但在经历极限荷载时,仍有滑动失稳的可能性,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文计算结
果的有效性。
为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将本文计算结果同文献[ 8]的研究成果做出相互印证:(1)文献
[8]按抗剪断强度公式复核了该坝段的抗滑稳定性,计算得到的抗剪断安全系数 K′ = 2 .59低于规范要
c
= 0.926<1,表征该坝
求 K′ = 3.00;(2)文献[8]运用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计算出的相应指标 NR - η H
段存在滑动失稳的可能性。文献[ 8]结果与本文计算结果一致,佐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但在工程
= 0 .926<1,只能说明结构处于非绝对安全状态,而其
实际中,非概率可靠性分析得到的指标 NR - η H
可靠性却无法准确度量,这对实际工程服役所能做出的指导是比较有限的。而本文建立的重力坝可靠
性分析混合模型,其计算结果仍为概率可靠指标,同 《标准》 规定一致,工程实践指导意义明确。
#
5.3.2 强度不足破坏失效模式 为了分析选定的 35坝段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采用上述理论拟合出
所有单元的响应面并检验其精度后,可求出对应的可靠指标。对计算结果分析发现,仅有位于坝踵处
=
的 4个单元(坝体 2个、坝基 2个)和坝址处的 1个单元(位于坝体)的可靠指标小于目标可靠指标 β T1
4.2;其余坝体单元可靠指标均处于 5~8,其余坝基单元除了坝踵、坝址附近的单元可靠指标较小外
(处于 6~9),其他单元随着地基深度的增加和远离坝体,可靠指标均迅速增长至 10以上。上述计算
结果符合重力坝受力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坝段存在局部强度不足破坏的可能性。
为明确该坝段整体发生强度不足破坏的可能性,采用前述改进分枝限界法搜索主要失效模式。首
。考虑到重力坝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破坏
先,需要确定主要失效模式初始失效单元的可靠指标阈值 β 0
取为 3.7。此时仅有坝踵处的 3个单元(坝体 1个、坝基 2个)小于
过程比较缓慢,参考 《标准》,β 0
,应当作为初始失效单元,如图 7所示。
β 0
图 7 初始失效单元
其次,参考 《标准》 和相关文献 [38,40 - 42] ,失效路径概率稳定的可靠指标阈值可取为 β P0 = 4 .2。选
取初始失效单元,采用生死单元技术将其杀死,以条件可靠指标最小原则寻找下一失效单元,循环上
述操作,直至失效路径概率稳定。在搜索过程中发现通常仅有 1个单元条件可靠指标较小,且失效路径
的可靠指标迅速增大,说明分枝数 n 取为 1是合理的。主要失效模式搜索结果如图 8与表 4、表 5所示。
b
图 8 坝体失效模式和坝基失效模式
4
— 1 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