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2023年第54卷第5期
P. 121
表 1 某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管道参数
长度 面积 水流惯性时间 水头损失系数 长度 面积 水流惯性时间 水头损失系数
管段编号 i 管段编号 i
2
5
5
6
2
6
×
×
L i ?m A i ?m 2 常数 T wi ?s α i 10?(s?m ) L i ?m A i ?m 2 常数 T wi ?s α i 10?(s?m )
1 783.50 45.20 0.69 61.41 5 187.00 21.31 0.18 70.63
2 668.90 23.50 1.02 220.19 6 187.00 21.31 0.18 70.63
3 102.84 7.67 0.25 519.70 7 1586.80 41.83 1.41 110.42
4 102.84 7.67 0.25 519.70
=
注:由于每个管段沿线截面尺寸发生变化,为了模型推导简化,表 1中的面积采用当量面积表示,其中 L i A i ∑ V。表 1中的 T wi 、
α i (i = 1~7)分别对应图 1中各管段的水流惯性时间常数和水头损失系数。
3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小波动数学模型推导
进行抽水蓄能电站小波动稳定分析时,需根据输水发电系统的布置型式来推导小波动系统稳定分
析的数学模型,本文小波动稳定分析的数学模型推导是根据现代控制理论 [17] 中介绍的状态空间法来完
成。所谓状态空间法,即利用系统状态变量得到一组联立的一阶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组来反
映小波动下系统的动态特性。系统状态变量是指构成系统状态的变量,用来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最少
一组独立变量。根据图 1中的输水发电系统布置型式,本文研究的抽水蓄能电站小波动系统状态变量
、q、q、q、q、z、z,以上 10个状态变量的物理含义在方程推导过程中介
1 3 4 7 1 2
取为 φ 1 、φ 2 、μ 1 、μ 2
绍。下文是基于系统状态变量推导了调节系统各环节数学模型。
3.1 输水隧洞水流动量方程 引水和尾水隧洞水流动量方程:
L dQ 1
1
2
Q - Z (1)
u
= H - α 1 1 1
gA dt
1
L dQ 7
7
2
Q - H (2)
2
= Z- α 7 7 d
gA dt
7
对式(1)和式(2)在稳定运行工况点进行线性化处理后可得到:
dq 1 2 h 1,0
T =- z - q (3)
w1 1 1
dt H
0
dq 2 h
7
7,0
T = z - q (4)
w7 2 7
dt H
0
式中:T = LQ ?gAH、T = LQ ?gAH 为引水和 尾水 隧洞 的 水 流惯 性 时 间常 数,s;q = (Q -
w1 1 1,0 1 0 w7 7 7,0 7 0 1 1
Q )?Q 、q= (Q - Q )?Q 为引水和尾水隧洞的流量变化相对值,无量纲;z= (Z - Z )?H、z=
1
1
1,0
7,0
1,0
7
7
1,0
7,0
2
0
2 2
2
(Z- Z )?H 为上、下游调压室水位变化相对值,无量纲;h = α 1 Q 、h = α 7 Q 为初始稳态时引
2,0
1 ,0
1,0
7,0
0
7 ,0
#
#
水和尾水隧洞的水头损失,m;H 为初始稳态时 3和 4机组的工作水头,m;式中下标带 “0” 表示
0
变量初始稳态值,下文相同。
#
#
3.2 压力管道水流动量方程 经过 3机组和 4机组的压力管道水流动量方程:
L dQ L dQ L dQ
2 2 3 3 5 5 2 2 2
+ + = Z- α 2 Q - α 3 Q - α 5 Q - H - Z (5)
gA dt gA dt gA dt 1 2 3 5 3 2
2 3 5
L dQ L dQ L dQ
2 2 4 4 6 6 2 2 2
+ + = Z- α 2 Q - α 4 Q - α 6 Q - H - Z (6)
gA dt gA dt gA dt 1 2 4 6 4 2
2 4 6
根据流量连续性原理可知 Q = Q + Q,Q = Q + Q ,Q = Q,Q = Q ,Q = Q,Q = Q 。
2 3 4 2,0 3,0 4,0 3 5 3,0 5,0 4 6 4,0 6,0
1 L 2 1 L L 1 L L 6
3
4
5
令 = , = + , = + ,对式(5)和式(6)在稳定运行工况点进行线性化处理并化简后得到
a A a A A a A A
2 2 3 3 5 4 4 6
#
#
3和 4压力支管的水流动量方程为:
— 6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