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2024年第55卷第6期
P. 50

实现。按流动控制方式分为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                       [10 - 11] 。其中主动控制技术常用的有向边界层吸气吹气
              和合成射流等       [12 - 13] ,该方法需要增加另外的辅助设备或是向旋涡分离区输入额外的能量,从而增加了
              工程费用。而被动控制技术不需要从外部增加辅助能量,只需要调节优化墩台表面的几何型面就可以
              实现  [14 - 15] ,如在墩台表面应用固体涡旋发生器、或在旋涡分离点上游表面开缝、墩台表面加工一系列
              横向或纵向沟槽、在墩台表面布置粗糙单元等方法来减少或抑制流动分离。这种技术改变了墩台水流
              运动的边界条件,改进了墩台绕流分离的流速梯度和压强梯度,延迟、抑制和阻止了墩后旋涡的分
              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控制边界层和尾流分离流动,改善墩后尾流特性的目的。本文即通过圆端
              形墩台开缝流动控制方法改善墩后尾流旋涡特性。
                  开缝作为一种钝体旋涡分离流控制的手段,一直广泛应用于工业流体、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流体
              机械叶片开缝等领域。在以往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 PIV实验方法和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圆柱
              或方柱的 绕 流 尾 流 特 性 进 行 研 究       [16 - 19] ,但 针 对 圆 端 形 柱 体 开 缝 绕 流 尾 流 特 性 的 研 究 不 多。蒋 昌
              波  [20 - 21] 等采用粒子图像测试技术(PIV)对矩形开孔桥墩墩后的水流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方形桥墩开
              孔能够改变开孔位置所在水深处的尾流特性,贯穿方孔的高速水流与墩侧绕流以及墩后低速区水流形
              成强烈的剪切作用,抑制了大尺度旋涡的发展与运动,并且切断了墩后底部水流的上升运动轨迹,墩
              后瞬时流场存在周期性的运动规律,具有高度间歇特性。乔春林等                                 [22] 、牟献友等   [23] 对圆柱形桥墩引
              入环翼型防冲板和开缝组合的新型防护措施,以冲坑三维特征、桥墩周围时均流速、紊动强度和紊动
              动能作为试验指标,定量分析开缝防护与组合防护对圆柱形桥墩冲刷的影响。综上,目前对墩台开缝
              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物理模型实验的方法研究其尾迹特征,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开展圆端形墩台开
              缝尾迹特征的研究不多,也不够深入。
                  本文在国内外圆端形墩台尾流三维水动力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绕流圆端形墩台运动进行三维数
              学建模,基于网格收敛无关性验证,对比实验室模型实验数据,验证了三维数学模型,应用三维数值
              模型开展圆端形墩台开缝旋涡分离流和旋涡控制的研究。以时均速度分布,紊流动能以及紊流强度等
              指标分析揭示圆端 形墩台 开缝 对绕 流尾迹 的控制 效果,为 水 工 建 筑 物 墩 台 的 优 化 设 计 和 管 理 提 供
              支持。


              2 数值模型及方法


              2.1 三维墩台数学模型建立 对圆端形墩台不同高度的方孔开缝,通过求解不可压缩流体的 Navier -
              Stokes 方程,对开缝圆端形墩台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型以方森松                                [24] 试验的墩台尺寸为对象,
              原试验墩台形状为圆端形,模拟水深 h为 0.2m。模型墩台长 L为 0.25m,宽 b为 0.1m,高 H为 0.2m,
              墩台开缝宽 W为 0.025m,开缝高 0.05m,即开缝高占总桥墩的 1?4,开缝宽度占墩台宽度的 1?4,选
              取三种开缝墩台,开缝顶面距离水面高度分别为 0.02、0.04和 0.06m,开缝底面距离底部的高度分别
              为 0.13、0.11、0.09m,如图 1和图 2所示。模型范围进口处距离圆端形墩台前缘 10D处(D为墩台圆
              端的直径,长 0.1m),出口处距离圆端形墩台后缘 20D,两侧距离墩台侧面 7.5D。
                  数值模拟选用与实验相同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即设定两个典型流速 0.15m?s(Re = 22290 )和
              0.35m?s(Re = 52010),三种开缝方案(墩台开缝顶部距离水面高度 0.02、0.04和 0.06m,分别命名为
              开缝工况 1、2、3),加之无开缝墩台,进行共 4种墩台方案的组合。选取其中流速为 0.35m?s条件下
              的 4种墩台进行分析。
              2.2 计算域和边界条件 模型计算域如图 2所示。通过 ICEM软件建立模型和划分网格,采用结构化
              网格提高计算效率,并在墩台周围进行加密处理以提高局部计算精度,模型网格数量为 104万。进口
              设置为速度入口 V,出口设置为自由出流 O,两侧及上边界条件设置为对称边界 S,底部设置为无滑移
              壁面 W。





                     6
                —  6 7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