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24年第55卷第6期
P. 54
表 3 不同开缝位置的旋涡分布特征表(纵向时均流速及流线)
旋涡核心位置(x,y)
尾流旋涡范围
工况 尾流旋涡定性描述 (墩尾横坐标 x = 0.24 )
左侧涡 右侧涡 左侧涡 右侧涡
( 1)旋涡结构 明 显;(2)两 个 ( 0.315, 0.017), (0.313,- 0.016 ),
无开 缝 工 况 涡 的 无开缝工况 涡 的 范
无开缝基准墩台 旋涡 基 本 对 称; (3)影 响 范 x方向涡核距离墩 x方向涡核距离墩
范围定义为 1 围定义为 1
围大 尾 0.075 尾 0.073
(1)仅 在 开 缝 左 侧 有 一 个 旋
涡;(2)与无开缝墩台相比旋
(0.278,0.016),
工况 1 涡核 心 位 置 更 加 靠 近 墩 台; 无 0.6 0.03
涡核距离墩尾 0.038
( 3)旋涡范围强度较无开缝旋
涡变小和变弱
一个 涡 核 位 于 开 缝 右 侧, 与
工况 1相比旋涡核心位置更加 ( 0.261,0.015), (0.281,- 0.038),
工况 2 0.3 0.05
靠近 墩 台, 强 度 较 无 开 缝 墩 涡核距离墩尾 0.021 涡核距离墩尾 0.043
台变弱
( 0.286,0.012), (0.283,0.039),
工况 3 旋涡不明显 0.06 0.08
涡核距离墩尾 0.046 涡核距离墩尾 0.043
注:
(4)在工况 3情况下,虽然开缝墩尾左右两侧可以看出都有旋涡的形态,但旋涡的影响范围变小
的趋势更明显。
[27]
以上计算结果与 Kumar 实验研究的结论相吻合。墩台开缝改变了无开缝情况下对称旋涡的位
置、形状和大小,从三个不同开缝位置来看,工况 1、工况 2和工况 3对绕流墩台的墩尾旋涡的抑制效
果越来越好,可以从以下进行解释,因为开缝工况 1、工况 2和工况 3距离水面越来越远(分别为 0.02、
0.04和 0.06),距离底部越来越近(分别为 0.013、0.011和 0.09),而开缝上部水域空间占下部空间的
比例分别为 0.15%、0.36%和 0.67%。和工况 1和工况 2相比,工况 3最靠近水深的中部,开缝最大程
度的影响了开缝墩后的上部水流和下部水流的水域,使得开缝对时均流速的影响最大,开缝对旋涡的
抑制也最佳。由此,从纵向时均流速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为抑制墩后旋涡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开缝
位置应尽量设置在水深的中部位置。
3.2 横向时均流速及流线 图 11至图 14分别为无开缝、开缝工况 1、开缝工况 2和开缝工况 3四种情
况下的横向时均流速及流线图。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横向时均流速及流线分布规律与纵向基本一致。
图 11 横向时均流速及流线(无开缝墩台) 图 12 横向时均流速及流线(工况 1)
0
— 6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