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24年第55卷第6期
P. 51
图 1 模型示意图 图 2 边界条件设置
2.3 测点测线布置 为更好地揭示开缝墩台的三维旋涡分离水动力特性分布规律,设置图 3所示的
三维数学模型测点测线布置。A、B、C、D、E为垂直于 z轴的五个平面,平面间距为 0.02m。S0、
S1、S2、S3、S4为平行于 yz面的五个平面,其中 S0位于墩头处,S1位于墩中心,S2位于墩尾处,
S3距离 S2和 S4两个平面均为 0.2m。S′0至 S′13为平行于 xz面的 14个平面,前 11个平面间距为
0.02m,后三个平面间距为 0.04m。在 C平面上设置数模与物模的验证点,见图 3(b)所示的红色
标记点。
图 3 三维数学模型测点测量线布置图
选取墩后 17条测线作为数据提取线,其中对称面(沿
桥墩纵向等分析桥墩的面)与平面 A、B、C、D和 E的交
线命名为 i1、i2、i3、i4、i5,选取墩台最前部沿水流方向
长度与圆端直径的比值 x?D= 3 、4、5、6、7、8的平面与
平面 B的交线命名为 j1、j2、j3、j4、j5、j6,与对称面的
交线命名为 k1、k2、k3、k4、k5、k6,见图 4。
2.4 模型验证
2.4.1 网格收敛无关性验证 为保证计算效率同时得到较
图 4 分析数据提取线示意图
为精确的计算结果,需要对网格的数量以及时间步长进行
收敛无关性验证。本文通过改变非加密区域的网格数量,获得了粗网格、一般网格、精细网格三种不
同网格模型,网格数分别为 87万、174万和 314万。网格收敛性测试选择来流速度 v= 0.35m?s 进行
0
数值模拟,通过对比阻力系数均值等确定合适的网格。在网格收敛性验证结果基础上,采用三种无量
纲时间步长分别为 0.005、0.01和 0.015进行时间步长的收敛性测试。网格与时间步长收敛性验证结果
见表 1,测试编号 1、2、3组为网格收敛性验证工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测试编号 4、5、6组时间步长
收敛性测试,其中绝对误差指与前一组工况结果之间的误差绝对值。对比其阻力系数 C 、升力系数
D
C 均值结果可以看出,选择网格数量约为 174万,时间步长为 0.01的组合能够得到较高的精度,且
L,rsm
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
— 6 7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