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2024年第55卷第7期
P. 101
时期能反映出不同重点。(3)不同的监测项目相互结合,临时与永久监测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人工巡检与仪表监测相结合,充分发挥仪器作用,尽量避免人力和仪器设备的浪费,做到相互校核和
补充。(4)仪器设备选型实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且有针对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互
相校验、易于置换。既能实现人工监测的条件,又能满足监测自动化的需要。( 5)监测资料应分部位
适时采集、及时分析;遵循巡视检查与仪表监测并重的原则。
3.2 高趾墩结构特点及监测设计重点 为进一步明确高趾墩的结构特点及监测设计重点,通过总结高
趾墩结构体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高趾墩结构在大坝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从而为
高趾墩的安全监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依据高趾墩结构数值计算结果,总结高趾墩的变形和应力应变
分布规律与演化机理,其中,羊曲水电站高趾墩数值分析结果如图 8所示 [29 - 30] 。
图 8 部分高趾墩数值分析结果
高趾墩的变形分布规律与演化机理如下: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竣工期,高趾墩最大垂直位移发生
在高趾墩顶部,高趾墩整体呈现垂直向下的位移;高趾墩上部区域水平位移整体呈现向上游方向,下
部区域呈现向下游方向;其中,在竣工期,高趾墩的水平位移量明显小于竖直方向。在混凝土面板堆
石坝蓄水期,高趾墩整体上呈现向下游方向的位移,且高趾墩顶部值明显大于底部;高趾墩底部在上
游底部部位出现向上的竖向位移,其余部分呈现向下的竖向位移,在蓄水期,高趾墩的水平位移明显
大于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且水平和竖向位移较施工期存在明显增大。
高趾墩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与演化机理如下: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竣工期,高趾墩最小主应力随
着高趾墩的高程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出现在坝顶部位,最小主应力全为压应力;最大主应力随着高趾
墩的高程增加而逐渐增大,在高趾墩底部中间部位最大为压应力,在高趾墩与堆石体接触部位存在一
定的拉应力。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蓄水期,高趾墩最大主应力从上游到下游方向逐渐减小,最大值出
现在高趾墩上游侧中部;最小主应力从下游到上游方向逐渐增大,在高趾墩的下游侧偏上部位存在较
大拉应力 [31] 。
上述高趾墩的变形和应力应变分布规律与演化机理总体符合常规认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高
趾墩与堆石体接触部位可能存在一定的拉应力,在蓄水期高趾墩上游底部存在一定竖直向上的位移,
具有高趾墩的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和高趾墩混凝土与基础接缝开裂的可能。综合数值仿真结果、工程
实践经验以及高趾墩结构特点,高趾墩监测设计重点如下:( 1)高趾墩变形监测。主要针对高趾墩顶
部、内部廊道中可能出现的大变形和地质构造复杂、节理发育的基岩变形,主要监测项目为高趾墩的
水平、垂直位移和基岩变形;( 2)接缝与渗流等监测。由于在竣工和蓄水阶段,高趾墩与堆石体的变
形值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产生变形不协调、引起脱空等问题,易发生集中渗流、渗流破坏或因不均匀
沉降而产生裂缝等险情。因此,应将混凝土面板与高趾墩与面板接缝处、高趾墩不同分段接缝处、高
趾墩与基础和高趾墩与两岸边坡等连接处作为结构的薄弱部位,即监测的重点部位,重点设置接缝开
— 8 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