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2024年第55卷第7期
P. 102
合、渗流等监测项目;(3)应力应变监测。主要考虑设计中不容许出现拉应力、混凝土结构抗拉能力
弱的要求,在可能因局部应力造成高趾墩破坏的部位,如高趾墩下游侧偏上部位,重点设置混凝土应
力、接触土压力等监测项目;(4)温度监测。高趾墩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
混凝土温度对结构的应力、变形和裂缝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高趾墩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
3.3 高趾墙结构特点及监测设计重点 基于材料力学法和有限元法,计算自重、土压力和水荷载的作
用下的高趾墙应力,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高趾墙基底有效正应力分布如图 9所示 [32] 。高趾墙结构体应力
分析结果如图 10和图 11所示 [33 - 34] 。
图 9 不同工况下高趾墙基底有效正应力分布
图 10 平龙溪水电站高趾墙墙体应力分布(单位:MPa)
综上,高趾墙应力分布规律如下:(1)在面板堆石坝竣工期,高趾墙最大应力点位于坝体与高趾
墙连接的底部转折位置;高趾墙结构的力学特性与重力挡土墙类似,高趾墙应力由顶部向底端位置逐
步增大。在大坝竣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高趾墙底部的应力始终大于上部应力,应力较小的部位一
般集中于高趾墙顶层和平台部分,并存在一定的拉应力 [35] 。在下游侧坝体堆石料的作用下,竣工期高
趾墙呈现向上游方向的变形。( 2)在面板堆石坝运行期,由于库水压力的作用,高趾墙主要呈现向下
游方向的变形;在大坝的施 工和 运行期,高趾 墙 的竖 向位 移均 较小,一 般为 高趾 墙高 度的 0.1‰ ~
0.3‰,高趾墙与连接板间接缝的最大沉降位移出现在高趾墙中部附近 [36] 。在地震作用下,高趾墙下
部的上游方向与上部的下游方向均存在较大应力,可能出现局部损伤;同时,高趾墙和连接板间接缝
的最大沉陷位移也有一定增大,但仍位于高趾墙中部附近 [32,37] 。
根据高趾墙的结构特点,高趾墙的监测设计重点如下:( 1)高趾墙变形监测,作为面板堆石坝的
主要挡水结构之一,高趾墙在水压荷载的作用下将产生一定的变形,为防止过大的变形导致高趾墙结
构破坏,应设置变形监测项目。( 2)接缝监测,高趾墙间的接缝、高趾墙与面板连接处以及高趾墙与
趾板接缝处为结构薄弱部位,易发生集中渗流、渗流破坏等问题,因此应设置接缝开合、界面位移和
— 8 5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