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4年第55卷第7期
P. 79
图 5 肋板附近螺旋涡流带的形成与发展
针对此有害的螺旋流涡带流态(此流态会导致较高水头损失、水力激振等,对整个水力系统产生
不可忽略的消极影响),本文提出了 10种肋板优化方案以减弱及消除其影响。岔管水头损失主要包括
两方面: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考虑不同工况条件下岔管不同断面间流动,结合上下游总水
头,有能量方程
+
H = H 上游 Δ h (6)
下游
式中:H 为下游断面总水头,m;H 为上游断面总水头,m;Δ h为两断面之间水头损失,m。
下游 上游
水头损失系数定义如下
2
= Δ h?(u?2g) (7)
2
式中 u?2g为主管路 1 - 1截面流速水头。
岔管支管路双侧过流分流的情况下,由规范 [33] 得
到的实验数据分岔角为 70°(本文模型分岔角)时水头
损失系数为0.2 [33] ;单侧过流的情况下,水头损失系
数为 0.50~1.60 [33] 。优化后,工况 1、4均为双侧过流
且两侧流量对称,优化后支管水头损失系数与实验数
据相近,相应水力损失系数 1 - 7支管及 1 - 8支管均为
0.22;工况 2双侧过流但两侧流量不对称,1 - 8支管
水头损失系数为 0.22,数值与实验数据相近,1 - 7支
管因流量较大,故水头损失系数高于 1 - 8支管,其值
为 0.42,这部分与实验数据有所偏差,可能是由于流
量较大导致;工况 4为单机对称过流,此时水力损失
系数 1 - 7及 1 - 8支管均为 0.25,较接近实验数据;工 图 6 岔管水头损失系数
况 3、5为单侧过流,仅 1 - 7支管开启 (1 - 8支管关
闭,数值不具参考意义),分别为 0.95及 1.05,其水
头系数均在实验数据范围内。优化后,岔管各支路水头
损失系数明显减小,与实验数据所给出的结果相吻合,
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型及物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
性。相关水头损失系数与优化前的对比如图 6所示。
肋板受力方面,工况 1和 4双侧过流且流量对称,
故肋板受力最小,分别为 5541和 5344N;工况 2三机
同开且两侧流量不对称,故受力较大,为 49575N;工
况 3、5单侧过流,且工况 3为双机同侧开启,故受力
最大,分别为 77947和 15160N。岔管肋板各工况受
力如图 7所示。本文研究所有工况水激力对肋板作用 图 7 岔管肋板受力
9
力均未达到肋板受力临界值(1.53 × 10 N) [33] ,肋板受力满足要求。
— 8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