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4年第55卷第7期
P. 81

后支管路内部(包括弯管 部 的 DEAN Vortex             [34 - 36] )所 出 现 的 螺 旋 流 现 象 也 已 基 本 消 失, 如 图 9(c)
              所示。































































                                              图 9 工况 1优化前后流态和压力分布对比

              3.3.2 工况 2(支管路不对称流量) 岔管月牙肋处压力分布、肋板表面压力及优化前后流态和涡核区
              域分布相关结果如图 10(a)—(c)所示。由图中结果,3机发电运行工况下,岔管内部流场主管路部分
              较平整,流线分布均匀,下游两条引水支管内流速因流量不同,其分布并非对称分布,最大流速位于
              岔管支管路弯管附近,这主要归因于弯 管(内弯)部位 的强 烈离 心作 用。此 工 况下 岔 管 月牙肋处的
              压力及肋板 1、2面上的压力分布如图 10(a)所示。优化后岔管肋板两端的漩涡流态已经消失,如
              图 10(b)所示。同时,在同样旋流强度参数条件下,优化后支管路内部所出现的螺旋流现象也已基
              本消失,低流速支管路段存在少量螺旋流形态,但其强度不高,未延伸至下游出口处,如图 10(c)
              所示。

                                                                                                —  8 3 3 —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