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2024年第55卷第9期
P. 30

所示。由表可见,各部分芯样的平均压实度均在 99%以上,压实效果较好。芯样平均密度的变异系数
              与文献[ 16]中给出的 1.3%相比均更小,说明模拟碾压试验所得试件的整体均匀性较好。
                  (3)抗剪强度分析。抗剪强度统计结果如图 3所示,由图可见,上层芯样的极限抗剪强度、残余
              抗剪强度和摩擦抗剪强度较含层面芯样均更高,与文献[ 17]中的结论一致。模拟碾压试件的 3类抗剪
              强度比依次增大,且极限抗剪强度比为 90.8%,满足模拟连续浇筑条件下的 RCC层间结合质量要求
              (极限抗剪强度比在 90%左右)。
                                         表 2 28d龄期的 RCC芯样及标准试件的密度统计

                                           3
                   试件类别         平均密度?(kg?m )       平均压实度?%           标准差         变异系数?%         试样数量
                   标准试件             2367.72           98.33           4.37         0.18            3
                   上层芯样             2386.44           99.10          12.11         0.51           30
                  含层面芯样             2400.78           99.70          13.60         0.57           30
                   下层芯样             2405.00           99.88          13.23         0.55           30




















                      图 2 上层 RCC振碾过程累计沉降曲线                              图 3 碾压试件抗剪强度试验结果


              3 RCC碾压施工离散元模拟方法


              3.1 碾轮等效荷载的确定 为了提高模型计算效率,需对模型和碾轮的尺寸进行缩放。研究表明,当
              模拟碾轮与实际碾轮对 RCC在单位体积上做功相等时,认为两者产生的压实效果相同                                         [18 - 19] 。为保证
              缩放前后的压实效果相同,采用单位体积压实功重新计算碾轮的等效荷载。
                                        3
                  单位体积压实功 E(J?m )按下式计算:
                                   0
                                                         (
                                                              4)
                                                   E = 2 AW+ π F  ·  Nf                                 (1)
                                                    0              BHv
              式中:A为碾轮振幅,m;W为碾轮的静荷载,N;F为碾轮的激振力,N;N为碾压遍数;f为碾压机
              振动频率,Hz;B为碾轮宽度,m;H为碾压厚度,m;v为碾压机行进速度,m?s。
                  为保证等效荷载相同,需同时保证模拟碾轮与实际碾轮的单位体积压实功相同、单位宽度的动静
              荷载比相同。因此,等效荷载的确定需满足下式:
                                                           S
                                                          E = E R
                                                           0   0
                                                          F = {  F                                      (2)
                                                           S   R
                                                          W S  W R
                                                    R
                      S
              式中:E为模型中碾轮所做压实功,J;E 为实际碾轮对坝料所做压实功,J;F、F 分别为模型碾轮
                                                                                       S
                                                                                           R
                                                    0
                      0
              和实际碾轮激振力,N;W 、W 分别为模型碾轮和实际碾轮静荷载,N。
                                      S
                                           R
                  参照模拟试验的碾轮参数,根据式(1)(2)计算得到模型的碾轮参数及等效荷载,见表 3。
                                                                                                   0
                                                                                              —   1 3 5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