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24年第55卷第9期
P. 33
表 4 双层碾压模型细观参数
法向刚度 切向刚度 黏结法向刚度 黏结切向刚度 法向应力 1) 切向应力 摩擦
阶段 接触部位
?(N?m) ?(N?m) ?(Pa?m) ?(Pa?m) ?Pa ?Pa 系数
粗骨料- 粗骨料 1.70 × 10 7 1.70 × 10 7 0.8
第 1阶段 粗骨料- 砂浆 1.70 × 10 7 1.70 × 10 7 2.0 × 10 10 2.0 × 10 10 - 5.0 × 10 7 5.0 × 10 7 0.8
砂浆- 砂浆 1.70 × 10 7 1.70 × 10 7 2.0 × 10 10 2.0 × 10 10 - 5.0 × 10 7 5.0 × 10 7 0.8
粗骨料- 粗骨料 1.11 × 10 8 1.11 × 10 8 0.8
第 2阶段 粗骨料- 砂浆 1.11 × 10 8 1.11 × 10 8 1.3 × 10 11 1.3 × 10 11 - 5.0 × 10 7 5.0 × 10 7 0.8
砂浆- 砂浆 1.11 × 10 8 1.11 × 10 8 1.3 × 10 11 1.3 × 10 11 - 5.0 × 10 7 5.0 × 10 7 0.8
粗骨料- 粗骨料 1.33 × 10 8 1.33 × 10 8 0.8
第 3阶段 粗骨料- 砂浆 1.33 × 10 8 1.33 × 10 8 1.56 × 10 11 1.56 × 10 11 - 5.0 × 10 7 5.0 × 10 7 0.8
砂浆- 砂浆 1.33 × 10 8 1.33 × 10 8 1.56 × 10 11 1.56 × 10 11 - 5.0 × 10 7 5.0 × 10 7 0.8
粗骨料- 墙体 2.0 × 10 8 2.0 × 10 8 0.8
全部
砂浆- 墙体 2.0 × 10 8 2.0 × 10 8 0.8
注:1)表中的法向应力均为压应力,为负。
图 7 双层模型与实际碾压累计沉降曲线对比 图 8 孔隙率随碾压过程变化曲线
3.4.2 含层面 RCC抗剪试验模型的验证 RCC层面的性能较本体差,为了体现其薄弱特性,将层面
部分与本体部分区分,分别生成不同的细观接触参数。以碾压试验中含层面芯样的抗剪试验曲线作为
标定目标,不断调整细观参数,最终的标定结果见表 5,模拟抗剪测试与实际试验的荷载- 位移关系见
图 9。由图可见,模拟结果与实际曲线吻合良好,满足模拟要求。
表 5 含层面芯样模型细观参数
法向刚度 切向刚度 黏结法向刚度 黏结切向刚度 法向应力 切向应力 摩擦
接触区域 接触部位
?(N?m) ?(N?m) ?(Pa?m) ?(Pa?m) ?Pa ?Pa 系数
粗骨料- 粗骨料 1.80 × 10 6 1.80 × 10 6 0.6
本体部分 粗骨料- 砂浆 1.80 × 10 6 1.80 × 10 6 4.0 × 10 9 4.0 × 10 9 - 7.3 × 10 5 7.3 × 10 5 0.6
砂浆- 砂浆 1.80 × 10 6 1.80 × 10 6 4.0 × 10 9 4.0 × 10 9 - 7.3 × 10 5 7.3 × 10 5 0.6
粗骨料- 粗骨料 1.80 × 10 6 1.80 × 10 6 0.6
层面部分 粗骨料- 砂浆 1.0 × 10 6 1.0 × 10 6 5.0 × 10 7 5.0 × 10 7 - 4.5 × 10 5 4.5 × 10 5 0.6
砂浆- 砂浆 1.0 × 10 6 1.0 × 10 6 5.0 × 10 7 5.0 × 10 7 - 4.5 × 10 5 4.5 × 10 5 0.6
粗骨料- 墙体 1.0 × 10 7 1.0 × 10 7 0.6
全部
砂浆- 墙体 1.0 × 10 7 1.0 × 10 7 0.6
3
— 1 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