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2024年第55卷第10期
P. 71
d c σ c
e
in
p
in
e
ε= ε + - = ε - (4)
珔 c 珔 c ε 0c ε c 珔 c
(1 - d)E
c 0
ck in e e ck e in
ε = - ,ε =
式中:非弹性应变 珔 t ε 为总应变 ε t 和 ε c 与无损材料的弹性应变 ε 0t 和 ε 0c 之差,即 珔 t ε t ε 0t 珔 c
ε 和 珔 c
e e e e e
= ?E,ε 0c σ c
0
- ;ε t
ε c ε 0c 和 ε c 为有损材料的弹性应变;ε 0t σ t 0 = ?E。
由式(1)—(4)得
E - 1
σ t 0
d= 1 - (5)
t 1
ε p ( ) E - 1
- 1 + σ t 0
珔 t
b
t
- 1
E
σ c 0
d= 1 - (6)
c 1
ε p ( ) E - 1
珔 c
- 1 + σ c 0
b
c
p ck p in [19]
式中:b= 珔 t 珔 t c ε? ε ,由循环荷载的应力路径确定。Birtel等 通过循环加卸载试验数据的分
t ε? ε ,b= 珔 c 珔 c
析,b和 b分别取固定值 0.1和 0.7,这与它们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化的实际情况是不符的。
t
c
2.2 Najar能量损伤理论 Najar损伤理论中,若混凝土处于无损伤的理想状态,则对单轴应力状态
e
2
= Eε ,(图 3中的直线 oA)。那么外力在混凝土无损伤状态下所作的功为 U = Eε?2。其中,E
有 σ t 0 0 0 0
为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ε 和 σ分别为混凝土的应变和应力。
图 3 混凝土受力状态
由于损伤的存在,混凝土实际的应变能为图 3应力应变曲线以下的面积 oBD,即
ε
d
e
U = U+ U = ∫ (7)
σ ( ε )d ε
0
e
d
式中 U和 U 分别为混凝土实际的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
Najar损伤理论定义混凝土损伤变量为
ε
U - (U+ U) ∫
σ ( ε )d ε
d
e
e
d = 0 = 1 - 0 (8)
2
U e Eε?2
0
0
可见,混凝土无损伤时,d = 0 ;完全破坏时,d虽然接近 1,但不等于 1,接近 1的程度视应力应
变曲线形状而定,这与损伤变量的定义不符。
3 基于能量和试验数据的损伤变量及损伤演化方程
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外力功 U,为应力应变曲线包络线以下的面积 oABE(图 1)。如果不计功-
0
2
— 1 0 1 —